讀經指引:2023/01/22 路13章1至30節

1至3節,路加在這一章,揀選了四個事例來說明以色列人一直不肯悔改。路加先交待「兩則新聞」的講論。第一則,因為有人將「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祭物中」的新聞告訴耶穌,這幾個加利利人是因為犯了罪,彼拉多就派兵進入聖殿的外院,到祭壇那裡捉拿他們。他們拒捕的時候,士兵就將他們殺死,以致他們的血攙雜在他們的祭物中。猶太人又有一個規矩,誤殺人的,可以用手捉住祭壇的角.但是蓄意謀殺的,就是捉住祭壇的角,也要被治死.(王上1:50-51, 2:28, 出21:12-14)現在這幾個加利利人被殺,必定是犯了謀殺案的罪,所以主認為他們被殺,是罪有應得的。主又對眾人說:「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更有罪,所以受這害麼?我告訴你們,不是的.你們若不悔改,都要如此滅亡。」表示不錯,這幾個加利利人故然罪有應得,但其他加利利人的罪也不輕.主已經給他們許多悔改的機會,倘若他們仍然不肯悔改,他們將會遭到相同的報應,就是在主後七十年,被羅馬大軍所殺。那時,聖殿被焚,根基被拆毀,被屠殺的猶太人多達一百一十萬之眾,連加利利省的猶太人也不能倖免。

4至5節,主再引另一則新聞「西羅亞樓倒塌事件」為例.當時人人都認定,那十八個被壓死的人,是犯了特別大的罪,才會有這樣的報應。可是,主對他們說:「…你們若不悔改,都要如此滅亡。」主指的,是主後七十年,羅馬大軍屠城事件。同上文那些加利利人一樣,神已經給他們許多悔改的機會,但是他們不肯悔改,神就要他們受到更嚴重的報應。可以想像,主對即將來臨的主後七十年大屠殺,何等焦急;無奈主感到,無論怎樣警告他們,他們還是會不明白、不肯相信、不肯悔改。

6至7節,主借用「無花果不結果」的比喻來警告他們,這棵「無花果樹」有一個特點,就是「栽在葡萄園裡」,表示這棵無花果樹並不是野生的,因為在園中,得到特別多一點的照顧、灌溉、和施肥。以色列人就是這樣,神給與他們的恩典和照顧,比任何國家民族都多一點。神保守以色列人,雖然經歷多次亡國、和大屠殺,仍然能存留。德國希特拉殺了六百萬猶太人.然而,他們還是得以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復國。並且根據《聖經》預言,將來主會再來作他們的王。可是以色列人蒙恩雖然這麼多,他們就是長期都不肯悔改。現在主來向他們傳道和行神蹟三年,他們還是不肯悔改。所以主說,「主人來到樹前找果子,卻找不著,就對管園的說:『看哪!我這三年,來到這無花果樹前找果子,竟找不著,把他砍了吧.何必白佔地土呢?』」不錯,雖然有數以萬計的人前來擁擠主,但主知道這些人不是真心悔改和相信的.因為再過不久,他們就會喊叫:「釘死他,釘死他」。我們從主復活,肯來見主的人何等少,就知道了。主人說:「把他砍了吧,何必白佔地土呢?」主心目中所說的「砍」掉這棵無花果樹,是指上述主後七十年的屠殺猶太人事件,叫以色列人分散世界而說的。但是,神仍有恩典,因為這棵無花果樹還沒有死透,「樹根」還沒有拔出來,所以到主後1948年五月十四日,以色列這棵無花果樹又再一次「復活」了。

8至9節,「管園的」代表聖靈;「園主」代表神。以色列這棵「無花果樹」在主出來傳道三年時間仍然不肯結出悔改的果子來,叫神大大失望,神本來要吩咐羅馬大軍前來進行大屠殺,但聖靈懇求神多給他們一年的機會,好讓聖靈藉著眾使徒多行神蹟奇事,傳福音到更廣的範圍,多多加給他們恩典,看看他們肯不肯悔改,然後才決定是否將這棵「無花果樹」砍了。結果,神不是多給以色列人一年機會,而是給他們四十三年(按:「公元」的計算法,計錯了6年.本來,主耶穌應該是在「公元零年」出生的,竟變成在主前6年出生。這樣,主33歲死時,變成是在公元27年。由27年至公元70年羅馬大軍前來進行大屠殺,一共是43年。)按照但以理所預言的「七十個七的奧秘」來說,本來「過了六十九個七」,受膏者就會「被剪除」,即指主耶穌被釘十字架.剩下的,只有最後「一個七」(七年)而已。然後預言指出,在這「一七之半」,「那行毀壞可憎的如飛而來」(但9:27),暗示羅馬大軍應該是在主被釘十字架之後「三年半」,前來「砍掉這棵無花果樹」的。但是,由於主額外賜給以色列人更長的時間可以悔改,這事就延至主後70年才發生。在這四十三年裡,主耶穌和眾使徒無論到那裡去傳福音,都是先將福音傳給以色列人的。正如主自己宣佈說:「我奉差遣,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。」(太15:24)主差派十二個門徒出去傳道之時,又對他們說:「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,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.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。」(太10:5)所以初期教會只將福音傳給以色列人,不傳給外邦人。可是,當公會殺死司提反,叫門徒四散的時候,聖靈就開始引導四散的門徒向外邦人傳道了。

10至13節,這是路加醫生選記的第二個事件,這個事件發生在「會堂裡」,「有一個女人,被鬼附著病了十八年.腰彎得一點直不起來」。主將鬼趕出,女人的腰立刻直起來,好像要告訴以色列人,十八年來,這個女人怎樣被鬼壓制,以色列人也長久被「誤解的安息日規條」壓制,一直得不能「直起腰來」,堂堂正正地做人。路加特別指出,主「用兩隻手按著」這個彎背的女人,叫他的腰直起來.這不是一種用力按摩的技巧,而是代表主「全力支撐這個女人」,叫的信心剛強起來,不要怕安息日的規條,也不肯怕法利賽人,要硬直一點,用信心來反抗。眾人看見這個女人痊癒了,就「歸榮耀與神」。眾人這樣表示,不但認同這醫治的能力是出於神,同時也認同在安息日裡行善和救命是可以的。猶太人一直以來,歪曲了安息日的原意,連善事也禁止;法利賽人因此一直反對耶穌,認定耶穌不是從神來的。

14至17節,因為眾人哄動起來,歸榮耀與神,認同安息日治病是可以的,那個管會堂的就忍無可忍了.他不敢直接怪責主耶穌,只對眾人發怒,因為眾人哄動起來,歸榮耀與神。他說:「有六日應當作工。那六日之內,可以來求醫,在安息日卻不可。」其實,律法的原意是說:有六日可以作工賺錢,關心肉體所需;但第七日,就是安息聖日,應當放下屬肉體的工作,關心自己的靈性,到會堂裡聽道,與神一同享受靈裡的安息。但是這個女人根本沒有前來求診,乃是耶穌主動叫他過來,醫治他的;再者,主耶穌也沒有賺錢,也不是關心自己肉體的需要,而給這個女人治病,何來觸犯安息日呢?可見猶太人死守安息日,將安息日規條化了,以為甚麼都不作,就是「守安息」。其實按常理我們也可以明白,神要人這樣「守安息」有甚麼意義呢?既然是「安息」,其性質豈不是叫人「享受」嗎?猶太人不明白安息日的原意是叫人享受神的恩典和關係,只一味死守規條,結果不但沒有享受到安息,反而叫自己更受捆綁。主立即指摘管會堂「假冒為善」,因為他有「雙重原則」:其一,他以為自己很公義,要公然指摘主耶穌和眾人,不應在安息日作工;其二,他和以色列人卻常常私下犯安息日,認為牽牛去飲水就不算是作工。他對牛驢有愛心,對這個女人卻沒有愛心,連解救他脫離撒但十八年來的捆綁也認為不應該。按他為「守安息」所下的定義,他自己其實常常犯安息日;按「安息日屬靈的定義」,主釋放這女人脫離撒但的權勢,正是叫這女人真正享受到安息,他卻完全不明白。其實,當眾人都歸榮耀給神之際,這個管會堂卻沒有看見神的榮耀,只看見「歪曲的安息日規條」沒有被主遵守,這正是「心眼瞎」的現象。路加指出,主的「仇敵」慚愧了;「眾人」卻因神的榮耀而歡喜。這表示主的解釋,不論主的「仇敵」或「眾人」都同意了。但是我們希奇,「仇敵」雖然「慚愧」,卻仍然堅持作主的「仇敵」,並沒有悔改,表示歉意;「眾人」雖然認同神的榮耀,卻沒有真心信主。所以主非常感慨地說出以下兩個「天國的比喻」,嘆息整個以色列民族被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假冒為善思想充滿,肯與希律王勾結,卻不肯悔改,享受神所賜的真安息。

18至21節,主說:「神的國好像甚麼.我拿甚麼來比較呢?」主的語氣表示,「神國」的應許本是為以色列人而賜的,現在就是因為被假冒為善的觀念充滿,以致「神國」的實況顯得錯綜複雜,難以說明。以色列民族雖然像「芥菜種」一樣細小,在神的栽種和培植之下,它漸漸長大起來,本是正常的,成為合乎主人食用的「菜」;可是,以色列人驕傲自大,成了不可吃的「芥菜樹」,窩藏不少魔鬼的工作在其中,與希律王勾結,殺害屬神的百姓,為要達成政治上的目標,遠遠離開了神的目標。主又指出,「神國」又像麵酵使三斗麵發大起來。「三斗麵」代表整個以色列民族,像公會的組織,由「祭司」(以撒都該人為主)、「文士」(以法利賽人為主)、和「長老」(民眾的代表)三方面組織。「麵酵」代表假冒為善的觀念;這「麵酵」不是神放進三斗麵的,乃是一個「婦人」放進去的。本來,「神」向以色列人所要求的,是獻祭用的「無酵餅」,叫以色列民族成為一個屬靈的聖潔團體,可以獻與神,討神喜悅;但這「婦人」代表公會,將假冒為善充滿了整個以色列民族,目的是叫以色列眾人成為可以供給自己吃用的「有酵餅」,只要達到肥己的目的,全不介意以色列民族陷入罪中。比較「芥菜種長大」和「麵酵使麵團發大」,「芥菜種」雖然是百種中最小的(太13:32),人若有信心像一粒最小的芥菜種,就能夠移山,並且「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」(太17:20)。這是說,信心需要隨著認識主而長大,需要神栽種培植一段日子,不能過急.因為「這義是本於信,以致於信」(羅1:17),得救用信心開始,日後的事奉又用信心來成全;信心越長大,越能進入神的豐盛。但「芥菜種」的長大,要像「菜」一樣符合神的要求和使用;若驕傲自大,遠離了神的旨意,成了「芥菜樹」,就被仇敵魔鬼利用了。因此,許多人在初信主時,十分單純,很容易受感動,神和人都很愛他;但是日子久了,因著知識漸漸增多、在教會裡的地位升高、就開始越來越自大,失去單純的心,不但不容易被聖靈感動,而且還與魔鬼合作,彼此利用。「芥菜樹」比喻說明了人喜愛「自大」的心理,不再以討神喜悅為目標,乃以肥己為目標。「麵酵發起」比喻也是如此,說明人總是喜愛叫自己的工作快速增長,為要顯自己的榮耀。初期教會也是這樣,初時人人變賣田產家業,凡物公用,聖靈很容易運行在教會裡,福音也大大廣傳,這是對主的單純表現.可是,到了主後三百多年,教會成了「國教」之後,就有魔鬼仇敵的工作在其中了,結果變成天主教,殺害無數聖徒。「麵酵」在一夜間使全團發起來,意義更壞。雖然這種「發大」比「生命長大」更快速,卻是不正常的,因為裡面充滿的,不是生命,而是許多「氣泡」。這種「麵酵發大」的現象,代表公會的組織雖然發展得非常龐大,其實全因為假冒為善所致,虛有其表。「麵酵」在《聖經》中,一概用來形容罪惡和假冒為善。

22至24節上,這是路加醫生選記的第三個事例,有一個人很奇怪地問耶穌,說:「主阿,得救的人少麼?」其實,當時有數以萬計的人擁擠耶穌,為甚麼這人不是問「得救的人多麼」,而是問「少麼」?可見這人一直注意到,主耶穌常常強調得救的人不多。就如主指摘群眾從前出去到施洗約翰那裡,其實是為看風吹動蘆葦、看熱鬧(路7:24);主又引據以賽亞先知的話說:「你們聽是要聽見,卻不明白;看是要看見,卻不曉得。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、耳朵發沉、眼睛閉著.恐怕眼睛看見、耳朵聽見、心裡明白、回轉過來、我就醫治他們。」」(太13:14-15)主又形容得救的人為「小群」,表示人數很少(路12:32).尤其是到了這一章,主更用「無花果樹不結果」來比喻以色列人不肯悔改,又用「芥菜樹」和「麵酵發起」來比喻公會的虛偽,暗示得救的人數更少。主耶穌聽了這個人的問題之後,認為不但這個人需要知道答案,眾人也應該知道。於是就對眾人說:「你們要努力進窄門….」暗示眾人中,大部份都是進闊門,都是未得救的。請注意,主在此並沒有解釋何謂「窄門」,可見「窄門」與「闊門」必定是主時常講的道理,眾人早就知道,「引到滅亡,那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;引到永生,那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也少。」(太7:13-14)

24節下至27節,主又繼續說:「我告訴你們,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,卻是不能。」意思是,現在你們若不肯付代價「進窄門」,將來「悔改的門」突然關了,你們就再沒有悔改得救的機會了。這門不是永遠敞開的,有一天「家主起來關了門」,那時,「你們站在外面叩門」,家主是不會給你們開門的。這裡所說的「關門」,與上文所說的「砍掉不結果的無花果樹」,意義相同。主一直非常掛心以色列人不肯悔改,只是苦無方法喚醒他們,叫他們明白這個即將實現的大災難。主指出,將來拒絕給他們開門的理由,是「不認識你們,不曉得你們是那裡來的。」這不是說,主忘記了;乃是要指出,主與他們沒有關係。他們說:「我們在你面前吃過喝過,你也在我們的街上教訓過人。」他們以為這就等於認識主,與主有關係了.其實在主面前吃喝,和看見主在他們街上教訓人,並不表示他們願意悔改信主,因為他們不肯接受主的勸告而進「窄門」。沒有進入「窄門」,就是沒有與主建立關係。所以主對他們說:「我不曉得你們是那裡來的.你們這一切作惡的人,離開我去吧。」主這樣說,對於當時龐大的群眾來說,實在是當頭棒喝.因為他們跟著主、擁擠主、就是一直不肯悔改信主,這種的心理何等矛盾。今天教會也充塞著極多這一類的基督徒,他們以為「聽過」、「一同吃喝過」、「接觸過」…就等於得救了。最可惡的,是連不少傳道人也沒有提醒他們要「進窄門」,沒有警告過他們,與耶穌一同吃喝過,聽過耶穌講道,是未能得救的,因為未與主建立「關係」。

28至30節,這裡主說出自己內心的痛苦,因為主早就知道,無論他怎樣呼籲,以色列人就是不肯悔改;反而,全世界各地,將來有無數的外邦人願意悔改信主,得以與「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」和「眾先知」,一同進入「神的國」.正如主遇見那個有大信心的百夫長,說:「我又告訴你們,從東從西,將有許多人來,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、一同坐席。」(太8:8-12)這裡所說「在神國裡坐席」,就是保羅所領受的奧祕──「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祕…這奧祕在以前的世代,沒有叫人知道,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。這奧祕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,藉著福音,得以同為後嗣、同為一體、同蒙應許。」(弗3:3-6)保羅認為這奧祕「在以前的世代,沒有叫人知道」,因為保羅在未信主之前,也和所有猶太人一樣,忽略了《聖經》明文的啟示,就如神對亞伯拉罕說:「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」(創22:18);天使天兵在主耶穌降生時也唱歌說:「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,是關乎萬民的。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,為你們生了救主,就是主基督。」(路2:10-11)耶路撒冷那個西面,在預言耶穌的將來之時,也對馬利亞說:「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、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豫備的.是照亮外邦人的光、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。」(路2:30-32)「在後的將要在前,在前的將要在後」這句話,道出了「神奇妙的性情」:神極度憎恨人驕傲,因此,如果神原先安排一些人「在前」,要大大賜福與他們,倘若這些人驕傲,不肯歸榮耀給神,神還會改變原先的決定,將他們放「在後」;又將「在後」的放「在前」,為要阻擋人的驕傲,免得他們佔據了神的榮耀。為此,凡「在前」的都要懼怕,因為自己被安排「在前」,並不是「必然的,不變的」;如果不儆醒,隨時都會被放「在後」。

(以上內容主要撮要自主光哥所著《路加福音研經亮光》,詳細研經內容請參閱弟兄著作)